2022-05-25 11:00:01 408次浏览
价 格:面议
领域成为主要应用场所
实际上,目前大多数监控系统都还停留在普通的网络视频监控(IP监控、数字化监控)的概念上。简单地说,“眼睛”到处都有,但是智能化的程度并不高,还处于比较初始的阶段。一些智能化监控系统还只能分析一些较为简单的异常行为,其光照环境适应性也处在较低的水平,离用户所期望的理想效果还差得比较远。随着市场上对智能视频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升,很多厂商正投入资金和研发力量从事监控系统智能化的研究,也有不少厂商开始着手引进国外知名厂商的智能视频软硬件技术,推出了自己相关的产品,整个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具体在应用层面,智能视频的应用大体上可以分为相关应用和非相关应用两大类。类相关的应用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主要智能视频应用,此类应用主要包括:高级视频移动侦测、物体追踪、人物面部识别、车辆识别和非法滞留等。此外,智能视频还可以用到一些非相关类的应用当中,比如人数统计、人群控制、注意力控制和交通流量控制等。目前来说,对于以目标整体的运动轨迹作为研究目标,提取运动目标的运动特征或者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这种类型的视频智能分析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一类研究目标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车辆、动物或飞机坦克等军事目标。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相应的产品,尽管还不是非常成熟。例如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流量统计,拥堵检测等功能,已经在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而不同的应用场合,用户也会针对自身的需要对智能监控系统提出要求。比如智能交通监控,就要求能够在浓雾、大雪、或者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完成智能分析,达到一定的准确率。而对于室内的监控,则不会有以上的需求,一般只需要考虑光线的变化。任何智能监控系统都不是的,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产品才会有不同的目标市场和目标用户。当前普遍被接受的智能系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系统,城市治安智能监控,以及智能楼宇中的监控系统等。
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
此前的视频监控系统虽然实现了从模拟到数字直至支持IP网络的传输,但前端设备功能单一,管理系统相对简单,已难以完成目前监控网络的不断扩大及日益复杂的功能需求,视频监控系统由此应运而生,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多媒体应用中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及超大规模组网能力。
1.网络管理分级化
过去的监控网络通常是各个企业或行业在局部地区各自自成系统,现在的监控需求已发展为跨行业联网,网络规模越来越大,以前的监控系统已无法管理如此大规模的监控网络,而久益视界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由于采用分级式管理控制方式,从而具有大规模的组网能力。
2.标准网络架构
系统基于C/S或B/S的架构,支持计算机本地监控、网络远程监控、远程监控,为用户使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与GIS、MIS等系统有机结合
网络多媒体监控管理平台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信息系统(MIS)有机结合起来,为用户的综合管理提供了较大的方便。
4.分布式信息转发和存储
视音频信息虽然经过压缩编码处理,但仍然占用较大的传输带宽及存储空间,网络多媒体监控管理平台采用分布式的信息转发和存储,在IP网络上进行虚拟矩阵控制,从而极大提高了网络带宽利用率,并大大减少了硬件设备的投入。
5.寻址位置自动化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采用动态域名解析技术,前端及客户端只需简单的登录操作,经认证后,系统即可自动完成对新加入设备的寻址位置功能,使监控系统真正实现了即插即用、灵活扩展。
6.私有IP地址的有效利用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采用虚拟IP地址技术,使得私有IP地址得到有效利用,较大程度节省了有限的公共IP地址资源。
7.与各种告警功能的联动管理
与各种告警功能及门禁系统的联动管理使得系统可以检测多路报警信号。当发生报警时,可联动一个或者几个设备协同工作,如自动启动录像功能(可录制报警前一定时间的事件)、摄像机转到告警预置位、向指定人员发送短信、声音提示或呼叫等等。
8.远程管理
远程管理功能可以实现远程维护、远程配置、远程状态查询,能极大地减少现场维护工作量,就像在本地一样方便。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高清时代,欣赏电影也逐渐从DVD效果过渡到720P或是1080P的概念,在监控领域也同样实现了从模拟高清到数字高清的升华,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已经不再是概念,高清产品的不断涌现同样为视频监控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真真正正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作为高清监控的视频,以基本的720P效果为例,每路视频压缩到较低码率也要每小时3G容量需求,一个月监控录像就要2TB左右的容量,那么试想一下,如果需要几百上千路这样的高清监控,如此庞大的视频文件,有如潮水般的冲击着存储系统,不仅对存储设备的容量,读写性能、可靠提出了更高要求,甚至连传输带宽都成了高清监控系统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根据“木桶法则”,高清监控的图像质量或是稳定性将取决于整个系统中差的一环,而往往这差的一环往往就出现是传输系统或存储系统上。针对以上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目前高清监控中的传输与储存:
高清监控中的传输
在一般的监控系统中传输技术主要有六种基本传输方式,各种方式都有不同的特点及实用性。然而面对高清应用的超大数据量带宽以及实时性的要求,目前只有两种传输方式在高清传输中得到认可,一种是采用光纤专线传输:这是解决长距离高清视频监控高速传输系统的好解决方式,原因是光纤传输优点很多衰减小、频带宽、不受电磁波干扰、保密性好,缺点是长距离高成本;第二种是网络传输: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视频监控系统的特殊要求和经济性考虑,网络传输也已成为长距离音视频传输的比较好的选择之一。
高清与带宽之间永远是相斥关系,高清意味着高带宽。在视频压缩算法经济的情况下,一般说传统模拟编码D1(720×576)画质的码流为2M左右,那么以720P计算,码流约是D1的2倍,带宽达到4M左右,而采取1080P计算,码流更是D1的5倍,所用带宽约为10M。相比模拟光纤传输而言,网络传输高清视频具有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但目前的互联网是远远不能够承载多路高清画质,必须采用专网。
高清视频在网络传输中,主要限制来自带宽,加强带宽建设是解决传输高清和网络带宽问题的必然途径。以100M以太网为例,在确保流畅的前提下,实际上同时只能承载5路左右的高清图像。如果同一视频源有多个用户访问,占用的带宽会更大。随着目前网络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局域网也逐渐朝1000M甚至10000M方向发展。同时,如果采用光网传播,甚至可以使带宽达到数G以上。解决这些问题,高清监控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与此同时图像压缩格式也直接决定了对传输的减负作用,通过先进的编码技术,在画质效果影响小的情况下,使720P或是1080P监控录像从几十M码率压缩到10M之内,节约了带宽同时在存储上节省了大量的空间。
版权所有:长沙深海电子产品有限公司(ID:31326663) 技术支持:颜艳珍
第6年